查看原文
其他

孔子与六经|四书讲堂-季谦先生论语七讲

2017-02-07 爱读经



        我们今天所要讲的主题既然是《论语》,又说《论语》是经典中的经典,那么就要先说明什么叫经?什么叫典?而为什么有些书可以被称为是经典呢?这些都是有道理的。


       經,这一个字,一个绞丝旁,旁边一个巠(jing),是以纟(绞丝旁)为形符,以巠(jing)为声符。形符是基本意义,声符是辅助的意义,当形声这个声符又有会意的意思,便叫作形声兼会意。“经”这个字的声符(巠)也有意义,所以虽然“經”是形声字,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是会意字来看,“經”这个字就是形声兼会意。它的纟(绞丝旁)是它的本质意义,因为經本来就是丝线的意思,一种丝线,所以用绞丝旁。而这边的声韵呢,坙,这个坙上面有一个巛,像川一样,就是一种流水,而这个坙是地下的流水,地下的水脉。水脉就是代表它有条理,而这个条理最能清楚明白的就是一直线,所以这个“坙”就是一直线的意思。那么,哪里有直线呢?织布机上可以看到直线,我们穿的衣服是由直线跟横线交织的,织布机上那些直线就叫作經线。那么,交织的横线呢?叫作纬线。个经线有它的特质,第一点特质,要织布的时候经线先要摆上去,所以你去看这个织布机没有在动的时候,经线是摆在那里的,你是看不到纬线的,纬线在旁边。而经线一摆好,经线是哪一种品质的线,纬线就配合经线的品质,所以经线是有主导性的。最后,经线跟纬线比较起来,经线几乎是不动的。所以经线有三个特征:第一先在性,第二主导性,第三不动性,不动就是永恒性。因为经线有这三种性,所以“經”这个字就从织布的线引申为凡是先在的、主导的、永恒的这些事物、这些道理。所以高深的道理、永恒的道理、历久弥新的道理,它就称为“經”,所谓“天经地义”;而一本书如果它所记载的内容是天经地义的,这种书就称为“經”。


        没有哪一个人的著作,他可以自封为“經”,乃至于像孔子―孔子一生好学,所谓“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也”、所谓“述而不作,窃比于我老彭”、所谓“学而不厌”、所谓“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”、所谓“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无益,不如学也”……从这些话都可以看出孔子之好学。孔子这个好学啊,我们从有历史记载以来,他的好学几乎可以说空前绝后的。孔子之好学,不止是学很多东西,他是学到超乎我们的想象,超乎一般的常情;比如他说:“夏礼吾能言之,杞不足征也;殷礼吾能言之,宋不足征也。”为什么?“文献不足故也”,“足,则吾能征之矣”。这个好学到这个程度是不得了啊!“夏礼”,就是夏朝的礼,这个礼可以说是文物、制度、典章,孔子说它是可以讨论的、可以讲述的;但是夏朝的后代杞国,杞国的人没有人能够来证明,因为杞国―夏朝的子孙―几乎已经都忘了他们祖先的学问,所以没有人能够跟他讨论。孔子说:“殷礼,吾能言之。”这个夏礼是在孔子将近一千年之前,殷礼是在四、五百年之前,这个一千年前、五百年前的事,这些典章、制度、学问孔子都能够讲述讨论,而商朝后代的宋国人却不能够来证成孔子讲的对不对,“不足征”,为什么?“文献不足故也”!“文”也不足,“献”也不足;“文”就是这些记录,“献”就是这些贤者;也没有文件,也没有学问家,所以孔子是很孤独的。他这么大的学问,如果有文献,如果有人才,孔子很自信,他一定可以证明他所说的是对的。所以孔子对于古代的学问是广博地去学习,深入地去思考,到最后归结为六种学问,成就为六本书,所谓《易》、《书》、《诗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春秋》。


         这个《乐》可能是在操作上而没有成书,所以《乐》这一部经后世是不传的,于是有时候我们说六经、有时候说五经,而这不管是六经,还是五经,这些所谓的经其实都是经过孔子的手整理的。《史记》称孔子是怎么整理这些书呢?删《诗》《书》订《礼》《乐》系《易》作《春秋》



       《诗》跟《书》整理的方法是删,因为《诗》太多了,据说有三千篇,孔子选所谓能够“兴、观、群、怨”的,“思无邪”的,可以作“温柔敦厚”教化的,剩下三百零五篇,号称三百篇,就选了十分之一。《书》是古时候的历史记载,历史的文献是很多的,孔子就选择几十篇来教导门徒。


        有礼乐传下来,所谓周公制礼作乐,其实不是到周公才有礼乐,只是周公使礼乐是更加地丰盛成熟,所以“郁郁乎文哉,吾从周”。“郁郁乎文哉”这个“文”就指礼乐而言。而这个礼乐又不是用删的,而是用订的,订正,所以礼有损益。如果是应该遵行的礼不可以废,所谓“拜下,礼也,今拜乎上,泰也。虽违众,吾从下。”这是依舊礼不改,但如果是可以改的,那孔子也没有墨守成规,“麻冕,礼也,今也纯,俭,吾从众。”所以对于礼是订正的。《乐》也是要订正的,所以“吾自卫反鲁,然后乐正,《雅》《颂》各得其所。”可见那个时候的《雅》《颂》之乐啊,已经不得其所了,所以叫订《礼》、《乐》。


        对于《易》这本书,也不是删,也不是订,叫作系(jì)。系就是像我们系鞋带,我们系腰带一样,系就是连续起来,又念作 xì。什么叫系《易》呢?就是本来的《易经》,孔子没有改它一个字,因为所谓《易》这本书,据说是从伏羲开始,伏羲画卦,伏羲是画了阴阳之后引申为两仪,然后四象,然后八卦,就是伏羲画了八卦。到了文王,从八卦上面再添个八卦,就八八六十四卦;文王推演到六十四卦,叫作文王演易。推演之后对于每一个卦,都作了卦辞,卦辞就是对于这个卦整体的判断,给它下一些断语,这叫作卦辞。而周公再进一步,对六十四卦的每一卦的每一爻,就是三百八十四爻,给每一爻再作爻辞,就是对每一爻作细部的判断,这就是孔子所读到的《易》这一本书,先有六十四卦的卦名跟卦辞,然后再有三百八十四条爻辞。孔子读《易》,“韦编三绝”。用皮革线来编的《易》书的竹简,被孔子翻来覆去、翻来覆去,因为据说《易经》上的每一个卦都是互相相关的,乃至于每一个爻也都互相相关,而文王跟周公所作的卦辞、爻辞每一句话,甚至每一个字都是相关的,叫作错综复杂,所以读这本书是不容易的,因此孔子读《易》这本书的态度是正确的,要翻来覆去、翻来覆去,翻覆的结果呢这个韦是会断的,叫作“绝”;“韦编三绝”就是韦断了三次,用我们的话来讲,就把书都翻烂了。这本书原是卜筮的书,卜筮是人有疑问,人要做大事、重要的事,有疑问要问神明,就来卜筮。商朝用卜的,周朝是用筮的,卜是用龟甲来卜,筮呢,是用蓍草来分;总之不管用什么方式,都是为了通于神明,请神明有所告示。《易经》本来是这样的书,而孔子读它的时候有特别的另外一种体会,有一种理解上的转向,就把它从卜筮的书转为哲理的,而这个哲理是人生哲理的,人生的哲理就是修身养性之书。孔子把他的这些体会放在原来的《易》的这本书后面,所以叫作系《易》。孔子以前的《易》我们后来就称为古经,孔子所加上去的我们叫作今传。


        至于《春秋》呢,“作《春秋》”,孔子自己真正写的书就只有《春秋》。而《春秋》也不完全是自己写的,孟子说孔子怎么写《春秋》?“其事则齐桓、晋文,其文则史。”就是齐桓公、晋文公主掌的那个时代,叫作“其事则齐桓晋文”;“其文则史”,指那些文章呢都是史料、历史的资料。孔子有幸到国家图书馆里面去看这些资料,一面看这些资料一面抄录,但如果只是抄录这又有什么价值呢?所以最有价值的是后面的那一句话,“孔子曰:‘其义则丘窃取之也。’”孟子引用孔子曾经这样说:《春秋》这部书它的事件是齐桓、晋文等等霸主主掌天下的事件,它的文章是这些历史的档案记录,但是《春秋》这本书所要表达的意义―“其义” ―“则丘窃取之也”,是孔子自己私下加上去的。所以孔子读书跟一般人不一样啊!我们说我们读书要摘要、抄录,孔子读历史记载也是摘要、抄录,一条一条的,但是他不止是抄原文,他抄原文的时候会把自己的意思加上去,所以变动了原文;既保留了原文的事件,而又加上自己对于原文的了解,乃至于对这些事件的评判,就是对历史作评价、对历史人物作评价,所谓“寓褒贬,别善恶”;这样子把从周平王东迁开始,以鲁国历史为主,从鲁隐公一直到鲁哀公,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,作成了《春秋》这本书。


        孔子把他之前所有的历史,以及在历史中传承的文化、智慧整理成《易》、《书》、《诗》、《礼》、《春秋》五本书,所以这五本书代表中华民族原始智慧的结晶,而这些书已经都经过孔子整理了,所以几乎字字句句都是精金美玉,是孔子心灵所承认的,孔子拿来它教导,不仅是教导他的门徒,孔子当时也一定期待将传诸万世。


        如果我们没有遇到一种学问传诸万世的,我们的生命是可遗憾的;如果我们没有一种心愿,我们要把某些学问再传给我们子孙,那是我们没有尽到我们的责任啊!果然这些书确实是可以传诸万世,在事实上它也传诸万世了,至少传到我们这里了。


未完待续


前期内容:

《论语》是经典中的经典|四书讲堂-季谦先生论语七讲


论语七讲视频讲座:

中华书局|季谦先生《论语》七讲之一——解读经典的态度与方法

中华书局|季谦先生《论语》七讲之二——儒者的本怀

中华书局|季谦先生《论语》七讲之三——开启生命的无尽藏

中华书局|季谦先生《论语》七讲之四——仁智双彰,走向生命的坦途

中华书局|季谦先生《论语》七讲之五——礼乐之教,和平中正的人格典范

中华书局|季谦先生《论语》七讲之六——君子之风,和平中正的人格典范

中华书局|季谦先生《论语》七讲之七——圣人之境,孔子的人格世界




    倡导教育之本质,让读经变化人生   


⊙版权声明:文章源于网络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⊙投稿信箱:1838470267@qq.com(欢迎您原创投稿)

⊙责任编辑:依仁(微信号:18511288418)

请长按上面二维码,关注爱读经微信平台


联系我们|15011170557(可加微信)

爱读经读书会|103382880(QQ群)

爱读经官网|www.idujing.com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